>首页> IT >

如何摆脱碎片时间的枷锁,建立系统思维——以读书与写书为例

时间:2022-05-07 14:42:51       来源:天极大咖秀

今天,读书太容易。社交媒体上,读书成为一种滥俗的社交行为,但是,能够写书出书的,始终是少数。如何让自己,由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写书人?这说难也不难,基本上就是需要你狠下心来,完成华丽的一跃。

具体而言,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步。

第一步,是你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动笔记录,这就是说,你要由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写书人这个过程的第一步,就是要变成一个记书人。你读书的时候,这本书里面的精华,要点或者让你感慨的东西,不管你用什么记录工具,你一定要把它们记录下来。因为把它们记录下来,再通过日积月累,其一是能使你对那些东西理解得更深刻;其二,把它们记录下来你才能把它们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大多数人在看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时候,经常以为自己理解了,但是你的理解大多数时候未必准确,这就很像一句很有哲学意味的追问: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?事实上,即使你当时理解了那句话或那段文字,但大家不要忘记,人都是有遗忘曲线的,如果你不把它们记录下来,几天之后,你能记得住多少也是一个问题。再有,当你把你读的那本书里面的精华忘得差不多的时候,你真要用到它们的时候,你可能对它们只是一知半解。所以,你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动笔记录,这是一个人由读书人变成一个写书人的第一步——先变成一个记书人。

第二步,就是你读书习惯了记录之后,就要开始所谓的输出,也就是是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写出来。比如你读完了陆新之写的《王石管理日志》这本书,按照你的理解,把你认为的这本书里面哪些观点对,哪些观点不对,把它们都写出来。或者把你感觉特别对的观点,让你反复思考到半夜都睡不着觉的内容和你感觉非常不对,那些让你特别不喜欢的话,或者让你感觉特别难受东西都可以写出来,这是第二步,就由第一步的记录变成第二步的输出,这是一回事。而这个输出的过程,其实是一个累进的增加,是一个复利效应——你越输出你就越有感觉,你越有感觉你就越想输出。

你回过头看,很多人读很多书,并且有很多想法,但是他们不真正把这些想法变成对别人讲出来,或写出来的东西,他们是完成不了从读书到写书这个转变的。你肯定也会遇到过,你的一些灵感瞬间没有被捕捉到,很快就忘记了的时候。因此,你把它再写一遍是很有必要的,而且它还能够让你的肌肉记忆更加深刻,把它写出来能够让它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如果你读完一本书,没有任何输出,写不出来什么东西,说明你这本书没有读懂,所以,这是第二步——输出,大家一定要操作。

实事求是地讲,现在在网上,大家看得那么多的公众号文章,那么多的视频、音频,其实很多人也在输出,但是大部分输出无非是教你怎么样操作,怎么样用乾坤挪移法把别人的内容拿过来,这有利于出爆文,但是这种心态离写书,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。

我们这里要讲一个你在其他地方没有听过的输出方法,也是我们讲的第三步,即你要带着写成一本书的逻辑去完成你的输出。这句话怎么理解呢?你写一篇文章,你考虑的是写好一个点,能写出一篇爆文,你需要的是把握好其中的情绪价值。比如,一个当时让大家很兴奋,让你也很兴奋的事情,你把它写成一篇文章,而且写得很激情澎湃,跟着它还成为爆款文章,但你的这些表达都是一些即时反应,是短时间的记忆,它只是一个点,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
你也好,读者也好,只是感觉到那一刻是爽了,却没有一个整体的思路。如果你带着一个写书的思维,把你读的书里面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东西写出来,不断梳理,你慢慢就能发现,其实它是有一个逻辑的,你就能知道自己到底要朝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去写。你写一篇文章,只是要流量,只是让大家围观,这两者的定位与路径都是不一样的,写书是一个战略,写一篇文章只是一个战术。所谓的人生不仅要有方法,还得有方向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以视频号红人萧大业老师为例,大家可以看出以往他做的一些事情都很有意思。不管是他陪大家聊天,还是他给人们讲什么东西,他都很有策划。我们可以发现,他的课程,他的人设,包括他视频号里面讲的孝顺父母,都是一个系统工程,都是一个完整的东西。对于他的人设,他是一个活泼的老大叔,是一个慈祥的老大叔,还是一个对中老年女性特别友好的老大叔。这里面也是有一个逻辑的,它是一个立体的,综合的,有温度的人设。这就是他的人生这一本书的大纲与基调。

所以,写一本书所表达的东西是你一个人完整的个性的流露,是你真正让人感动,而且能打动别人的内在因素,它不是靠短时间的刺激,也不是靠一时的煽情或者写某些偶发事件写出来的,它更多是让你能够让你的思维从底层逻辑得到变化,这个思维是很关键,所以你真的有进步的话,读一本书的时候你要带写书的思维去读,去想假如你来写这本书,你会怎么谋篇布局与落笔。

另外,你写书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谋篇布局,你为什么要写这几个观点,你写的这几个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,你要能看清楚你它的脉络与内在联系。某种意义上讲,我们最近也在做一个高端的IP私董会。在IP打造的过程里面,出版一本完全属于你的书是很关键的。一本书跟一百篇爆款的文章比起来,它更有提纲挈领,它更能起到一个所谓的斩首行动的作用。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你在送别人礼物的时候,你是送给他一本书,还是送给他一百篇打印出来的爆款文章?两者意义是不一样的。所以,这里面你要对抗碎片化的思维,要对抗所谓的短暂的激情,你就得有一个写书的思维。

当然,现在很多人还没有那么多积淀,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,但这也不是问题,因为我觉得写书是你一辈子一定要完成的一个任务,它跟你可能十八岁要上大学,要考清华北大,你需要先上小学、中学、初中、高中才能考大学,这里面都是要有一个延续,有一个铺垫。

以上就是我们讲的从读书到写书的三个阶段,首先你要记录,跟着你要把它写成文章,之后你再由文章升华到一本书。这里面就需要先有一个日常的灵感的积累,然后再做一个系统的输出,最后再有一个整体的思维写成一本书。

关键词: 系统思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