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首页> IT >

每日视讯:电商只是转移价值,没有创造价值?

时间:2022-07-05 09:39:31       来源:天极大咖秀

今天驳斥一个长期以来广为流传的观点“电商只是转移了价值,并没有创造价值”。

这个观点的论据在于:假如你要买一件衣服,如果没有电商你也会去线下去买。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,电商每年创造了几万亿交易额,意味着实体经济失去了几万亿交易额,根本没有实现价值增值,只是转移。

这个观点看起来很有道理,实则大错特错。今天我不讲任何经济学理论和复杂概念,直接分享几个大家都能看懂的案例,加以反驳。


(资料图)

案例一:吕梁特产干馍馍 由十里八乡知名到畅销全国

烤干馍馍是吕梁市临县三交镇地方名特产,过去很多年,烤干馍馍的主要销售市场是周边县镇,很难进入全国市场,产业规模有限。

后来三交镇的一些干馍馍作坊,把快手短视频平台作为了标配的“经营工具”,通过快手的直播带货模式,将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,连接了各地的消费者。我去当地走访的时候,在一家名为“学忠干馍馍”的作坊内,看到了一摞摞待发的包裹,店主告诉我,这些包裹将会发到全国各地。

看到了吧,在这个案例中,电商(快手电商)带来的是价值创造。如果没有快手这个平台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消费者,几乎不会知道这样一种特产,这种特产也几乎不会销售到这些地区的消费者。快手在这个事情上,一端连接了大山以外的城市消费者,他们可能远在几千公里之外,一端连接了乡镇作坊,也就是产品的原产地。通过高效的连接,干馍馍由原先的十里八乡畅销到行销全国。

这种价值的裂变也把农村大量的闲散人员变成新增就业人员。案例中提到的干馍馍,虽然目前基本以作坊模式生产,但随便一个作坊就能解决十多人的就业。如果外部的销路能够持续打开,会激活越来越多的作坊,解决越来越多的就业。

根据我这些年的走访来看,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。比如辽宁盘锦生产的河蟹很好吃,但是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远不如南方的阳澄湖大闸蟹。后来,这个地方政府合作了拼多多、阿里等电商平台,通过电商平台的帮助,河蟹扩大了销量,打开了全国市场,这不也是一种价值创造吗?

案例二:助力中小企业 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

曾几何时,大型金融机构不太愿意给中小企业放款,倒不是因为中小企业身上油水少,而是风险不可控。

现在好了,因为电商交易也是一种数字化交易的过程,企业的经营业绩数据化了,把这些数据给金融机构看,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就可以更好地了解,就可以针对性进行精准放贷,降低放贷风险。

之前我在内蒙古进行走访时,一家煤炭运销企业告诉我,煤炭企业经营离不开银行的资金支持,如果在过去银行很难知道企业的实际运转情况,就不敢轻易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放款。而现在,企业从管理经营到产品销售都实现了数字化(这里的电商指的是TOB层面的电商交易),银行可以一目了然的获悉我们的真实情况,知道我们公司的实力和流通能力,自然就放心的给我们各类金融服务支持。

这种模式其实可以进一步下放到个人。比如说中国有2亿灵活就业人员(国家统计局2022年5月数据),这些人没有稳定工资收入(银行流水不固定),甚至很多都没有社保和公积金,他们买房就出现了征信难和贷款难的问题,无法在城市落户。

如果这个群体在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以及信誉数据(芝麻信用分、白条还款情况等),能和银行的信贷数据打通,银行就可以针对性地对其中一部分有还款能力、信誉优良的人员进行放贷。这样,既利于国民经济,又满足了灵活就业群体的安居刚需,还为银行自身找到了新的增长点。

案例三:应用区块链技术 农产品的价格上来了

农民为什么穷?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,尤其是好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格。因此那些有心想好好做事的农民,也被市场固有的价格体系裹挟,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种植、生产好的农产品。

四川德阳有个农民叫李本国,他返乡立志要做绿色、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,要让好的农产品卖出好价格,带领乡亲们走向致富道路。

问题来了,你做绿色、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,口说无凭,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呢?

李本国接触到了腾讯安心平台,这个平台有区块链技术,可以帮助农产品上链、溯源。仅仅半年时间,局面就此打开。李本国告诉我,他的农产品接入这个平台后,赢得了消费者信任。消费者只要打开微信,扫描包装盒上的二维码,就能知道他(吃)的桃子、李子从种植到收获的全流程,相信买到的产品是绿色生态无污染的好东西。

尝到甜头的李本国再接再厉,试水视频号电商直播,第一次试水就获得了2000元的收入。2000元并不多,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。

李本国还告诉我,现在消费者都相信他种的桃子是优质桃子,别人家的桃子卖10元一斤,他就能卖到30元一斤,反而供不应求。

在这个案例中,通过区块链+电子商务的模式,农民种得产品不仅仅卖到了全国各地,更重要的是卖到了一个好价格。这种模式如果能批量大规模复制,就可以起到良币驱除劣币的价值,越来越多的农民敢于种植更好、更优质的农产品,这对农业农村升级有巨大助益。

案例四:消费平等 缩减城乡二元差异

临近618,身处黄土高原腹地·山西岚县的京东专卖店&京东帮正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。

随着一车车的订单发出,几十分钟到数小时内,身处岚县各乡镇的村民收到了他们在京东买的美的冰箱、创维电视、海尔洗衣机......

这家京东家电专卖店告诉我,随着京东物流覆盖全国,现在消费者从网上下单到最终收到产品的时间越来越快,最偏远的地区也能买到最新潮的产品。山西岚县我走访过多次,2019年刚刚摘了贫困县的帽子。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,沟沟壑壑纵横,很多村民住在大山深处。如果没有电商平台,这些地区的农民几乎不会购买大家电,消费生活就很难改善。

在这个案例中,电商解决的不仅是“好不好”的问题,而是“有没有”的问题。换句话说,电商创造了全新的新增交易。因为有了京东、苏宁易购这样的企业,深居山村的老百姓无法网购大家电的窘状彻底成为了历史!

这样的案例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次,意味着中国广大村镇地区甚至偏远地区的群众,也可以和城市地区的新潮消费者一样,第一时间平等地享受到最新的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。消费平等了,城乡的二元差异就会逐步地被抹平,我们身处6线区域的消费者就会有更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。北京朝阳区的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购买到最新的电器,山西岚县的消费者也能,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。

写在最后:我提到的这些案例,旨在说明电商的出现更多的是创造新价值,而不是和实体经济分食已有蛋糕。关于那些“电商吸食实体经济骨髓”的论述,可以休矣。如果没有电商、没有互联网,实体经济只会更糟糕。

关键词: 创造价值